作者:王AN 華東師范大學 編輯與出版專業
最終錄取:
香港中文大學 - MSc in New Media
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- MA Cultural& Creative Industry
利茲大學 - M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
利茲大學 - MA New Media
曼徹斯特大學 - MSc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d Reputation Management
華威大學 - MA Global Media & Communication
大三的暑假我拖延癥又犯了,一直到八月中旬都沒有開始做申請的準備。網上各個學校的排名五花八門,各個留學中介的排名也一點不可靠的樣子,讓人完全無從下手。直到某天和高中同學說起留學的事情,在她的推薦下加了輝哥(吖哇擰)的微信,才開始了正式的咨詢。一開始的時候就決定要港英聯申,一年的交換讓我對英國抱有強烈好感,但是作為一個很實際的人,港校的確因為性價比高和在大陸口碑略好而更有吸引力。輝哥一來就表現得專業又干脆,對各個方向的學校和專業都了解得非常清楚,本來他建議我考慮嘗試Marketing,說可以申請到很好的學校,但是由于本科的專業和個人興趣最終還是定下主攻傳媒。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第二天就給我發來了量身定做的申請計劃。
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名校工坊有多大優勢,相反,因為在上海剛起步的關系,他們與那些做足廣告的留學中介相比顯得有些“草根”。由于本人親力親為的性格,回學校之后我又自己跑了兩三家中介,在對比之下才感覺出了差距。其實每家中介對我的定位都差不多,推薦的學校就英國傳媒類來說無非就是那幾所,但是在態度上就與輝哥完全相反。比如有的中介會說我可以報KCL但由于績點不高去華威的可能性十分小;另外的又會說KCL一向不愛招中國學生blabla。但是他們談起港校時倒口徑一致,那就是競爭過于激烈你這樣的成績是沒有希望去港中大的。現在想起來我這樣不自信的人當初若真的選擇了如此不自信的中介,估計的確沒什么未來。在跟名校工坊簽約的時候我還在糾結是否要放棄LSE、華威轉而多申幾所保底的學校,輝哥一個電話打過來說你最后要是坐在了XXX的教室里你絕對會后悔的。現在看來也的確如此~感謝他的堅持和鼓勵,我想那種自信是建立在接觸了大量學生所積累的經驗之上。雖然去哪里都有利有弊,但是他的確讓我得到了更好的選擇。
接著要講一下我的文案米笑和米豆姐。九、十月份應該是文案最忙的時候,但是米笑姐完全沒有趕工,還是扎扎實實按照表格幫我寫了PS。不得不說上外的團隊的確靠譜,寫出來的東西流暢又充滿細節。我在整個申請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米豆姐,同時管著這么多學生,但是她真的非常耐心,可以說有問必答、有求必應。有時看到她的狀態知道她每天都忙到很晚,但是中午必定又上線挨個解決大家的疑問,覺得她真的很不容易。我問題挺多的,做什么事情都要確認一下,所以沒有少麻煩她。記得港中大第一批專業排序郵件我沒有收到所以很緊張,米豆姐并未說過多安慰的廢話,只是明確地告知我目前的情況,并讓我耐心等待下一批,如今想起來真是實事求是,有一說一啊哈哈。每次她發完消息后的那一“~”,讓人忍不住要好好講話并且對她說謝謝。
之前看過很多人對Na哥的熱心和負責大加贊揚,在申請的時候雖然跟Na哥沒有過多交流,但是很佩服他把每個學生都加上微信和QQ,并且保證隨時答疑。開始申香港的時候我怕時間來不及問過他一次,Na哥一句“我已經都安排好了”讓人感覺魄力十足。而且在朋友圈里沒有少看他深夜PO美食圖片、跟同學談感情問題、發吐槽貼,也就不難明白這個團隊為何有活力又有原則了。
整個申請過程很漫長,其間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等待,我這個愛亂想的人不免多次糾結。如今塵埃落定,還是有了一些個人想法:其實申請學校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硬件條件,碰到名校工坊這樣負責的中介自然幸運,但是與其完全寄希望于中介最后又因為不滿意反過來怪罪,不如審視并改善自己的條件。畢竟留學還是自己的事,得靠自己上心并做好配合。其次,開始的時候做選擇要有梯度,但是為了尋求心理安慰申請過多學校并沒有太大意義,因為學校offer一個一個來,總想等著后面更好的,前面的也就作廢了。這樣不僅加大了文案的工作量,有選擇綜合癥的人自己也會糾結死。最后,在這個大陸學生集體攻占世界各國高校的年代,各種排名和外界說法也只能作為參考,去哪兒都有利有弊,拿到手里的東西就總會對其產生不滿,學校的招牌不是一切,最后也只能看個人造化。所以還是考慮各種客觀條件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吧。相信就像名校工坊這個團隊一樣,有付出就有回報,所有的一切最后都會證明,自身的努力就是成功最大的保證。